在進入正文之前,先請各位同道思考一個問題:「桂枝湯是治寒證呢?還是治熱證呢?」之所以會討論這個問題的起因,是筆者在正統中醫FB社團與一位中醫愛好者討論中醫觀點的過程中所引發的,他堅持桂枝湯是治寒的,筆者則說桂枝湯是治熱的,那麼究竟誰是誰非呢?此外,筆者也認為這個問題是正確學習《傷寒論》一開始的入門問題,雖然基礎但是非常重要,所以想跟同道仔細討論一番。
我們先回過頭來看看,目前大學中醫教育的教材是怎麼討論桂枝湯的,根據中國醫藥大學與長庚大學於民國93年共同出版的《方劑學》第36頁,對於桂枝湯的描述是:「主治外感風寒表虛證,症見頭痛發熱,汗出惡風,鼻鳴乾嘔,苔白不渴,脈緩或浮弱者」,從上述我們能夠知道桂枝湯是治風寒表虛證,所以桂枝湯是治風寒的方劑,也因此桂枝湯屬於辛溫解表劑--辛能祛風、溫能散寒,這樣的邏輯似乎很有道理,看似無懈可擊。但是如果我們將上述的主治「外感風寒表虛症」這幾個字刪除呢?也就是桂枝湯主治「頭痛發熱,汗出惡風,鼻鳴乾嘔,苔白不渴,脈緩或浮弱者」,整串文字之中竟然沒有一個「寒」字,但很清楚有「熱」這個字,這樣說來,桂枝湯應該是治熱呀,而且是治發熱的人啊!或許有同道會說,惡風跟惡寒是同一個道理,所以桂枝湯當然治寒,可是即使這樣,也還是有「發熱」這個症狀存在啊,並不能視而不見吧!這樣問題似乎又回到原點了,但筆者還是堅持說桂枝湯是治熱的方劑,而且有充分的證據。在《傷寒論》第54條中說:「病人藏無他病,時發熱,自汗出而不愈者,此衛氣不和也。先其時發汗則愈,宜桂枝湯。」根據這則條文我們可以知道,即使沒有其他毛病,包括惡風在內,只要會莫名其妙的定時發熱、自汗的病人,都可以用桂枝湯來治療。此外根據《傷寒論》中所有與桂枝湯有關的條文,大部分都會提到「發熱」這個字眼,很明顯把桂枝湯的治療作用導向了能夠退燒解熱,這都可以證明桂枝湯是用來治療發熱性疾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