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桂枝二麻黃一湯與桂枝麻黃各半湯篇 (7)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 Jun 01 Thu 2023 10:51
  • 體臭

黃道富醫案:陳某,女,17歲,1989914日初診。自述7天前曾患感冒,發熱惡寒,熱多寒少,一日二三發,頭暈不嘔,二便正常;汗出不暢,身癢體臭,浴後不減,校醫疑為“瘧疾”,建議至某院診治。血液檢驗未找到瘧原蟲,診斷為內分泌功能紊亂,予穀維素等藥治療,症情依然,遂求治於余。證見舌質淡苔薄白,脈微弱。仿張仲景小發汗例,試投桂麻各半湯加味:

 桂枝5克,白芍3克,麻黃(先煎)3克,杏仁3克,炙甘草3克,生薑2片,薏苡仁15克,2劑,水煎服。 服藥1劑,汗出、身癢即止;2劑後自覺身如浴後輕鬆舒暢,體臭等症隨之消失,至今未復發。 

史丹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許叔微醫案:嘗記一親戚病傷寒,身熱,頭痛,無汗,大便不通已四、五日。予訊問之,見醫者治大黃朴硝等欲下之。

史丹利按:可見得宋朝當時的主流中醫就已經沒有病位概念,也沒有陽證先表後裡的治則。

史丹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劉景棋醫案:孫某某,女,45歲,1982720日初診。惡寒發熱,全身起大片風團已二十餘日。發病前曾汗出冒雨,過一日後即發現全身起大片風團,每日發作五六次,癢甚,心煩。曾注射鈣劑,口服撲爾敏、維生素丙等無效。面色蒼白,皮膚劃痕試驗陽性全身散在大片風團,胸部較多。舌淡苔白,脈弦。處方:

 桂枝5克,白芍3克,生薑3克,炙甘草3克,麻黃3克,大棗4個,炒杏仁3克。 6劑,臨床治癒,隨訪三個月未復發。

史丹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May 28 Sun 2023 11:34
  • 發熱

沈炎南醫案:張某,自述已違和乏力十餘天,發熱形寒近一周,臥床四天。下午發熱較高,微惡寒。我以芳香疏泄與之。

史丹利按:乏力臥床已經說明患者津液虛了,醫者還繼續給芳香疏泄藥,可能是藿香正氣散之類的藥物,徒然耗傷更多的津液,陽證耗傷津液的結果通常是發燒更厲害。

史丹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May 26 Fri 2023 18:04
  • 寒熱

劉渡舟醫案:劉某某,女,12歲。初春感受風寒邪氣,頭痛發熱,家人自購“平熱散”,服藥後汗出較多,隨後發熱消退。但第二天發熱惡寒如瘧疾之發作,上午一次,下午二次。脈浮略數,舌苔薄白而潤。究其原因,屬於發汗太過,當用桂枝二麻黃一場小汗之法治療。

 桂枝5克,白芍5克,生薑5克,大棗3枚,麻黃3克,杏仁3克,炙甘草3克,1劑。藥後得微汗出而解。

史丹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王占璽醫案:劉某,女,26歲,197615日初診。感冒已四五日,仍發熱惡寒,體溫38℃,微汗出,雖經服感冒沖劑及解熱鎮痛劑不效,身酸痛,二便正常,苔薄白,脈浮緊。隨予桂枝麻黃各半湯加味:

 桂枝8克,白芍5克,生薑5  甘草5克,大棗4枚,麻黃8克,杏仁5克,浮萍9克。 藥後取微汗,2劑諸證悉平。

史丹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俞長榮醫案:李某,男,49歲,1963410日就診。惡寒戰慄,發熱,熱後汗出身涼,日發一次,連續三日。伴見頭痛,肢楚,腰疼,咳嗽痰少,食欲不振,二便自調,脈浮緊,舌苔白厚而滑。治宜辛溫解表輕劑,與桂枝二麻黃一湯。處方:

 桂枝9克,白芍9克,杏仁6克,炙甘草6克,生薑6克,麻黃4.5克,大棗3枚。 服藥後,寒熱已除,諸症悉減。現惟心悸少氣,昨起腹中微痛而喜按,大便正常,脈轉弦緩。此因外邪初解,榮血不足,氣滯使然,遂與小建中湯,1劑而安。

史丹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