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今年(2022年)在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決議與新冠肺炎(covid-19)Omicron變異株共存之後,新冠肺炎的染疫人數迅速暴增,當然因此而死亡的人數也增加不少。筆者以為中央政策的大方向是對的,畢竟長期處在對新冠肺炎病毒恐懼的生活壓力下,最終會影響到全體人民的健康狀態,更不用說對日常生活與整體經濟所造成的嚴重影響了。《詩經》上說:「 它山之石,可以為錯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雖然因染疫而死亡的民眾令人感到難過,但我們還是能夠從他們患病到死亡的過程中學習到有用的臨床知識,這也正是筆者寫下此篇文章的用意。底下列舉了兩則因新冠肺炎死亡的案例,當然詳細的經過筆者並不知曉,但根據新聞報導我們還是可以看出一些蛛絲馬跡,從而找到辨證的下手處,這樣的訓練對於我們臨床實力的提升,特別是在急重症方面的臨症思維,有著莫大的幫助。

一、新冠肺炎死亡案例分析:嘔吐腹痛腹瀉「亡陽」案

【新聞整理】

5月4日最年輕的死亡案例,為20多歲重症女性,沒有慢性病,已完整接種3劑BNT疫苗。在4月26日出現腹痛、上吐下瀉症狀就醫,使用家用快篩陽性,當晚PCR陽性確診,採取居家照顧。

4月29日時因為症狀未改善送醫,經醫院檢查發現血壓不穩,有敗血症狀況,安排入住加護病房觀察。隔天症狀加劇,呼吸窘迫插管,使用呼吸器,由衛生局轉至醫學中心加護病房救治。

5月1日出現心室顫動,經醫療團隊急救無效過世,死因為COVID-19肺炎合併敗血性休克、多重器官衰竭。住院期間曾經使用瑞德西韋,血液細菌培養為陰性,排除細菌感染可能性。

【經方辨證分析】

這位年輕女性施打過三劑新冠肺炎疫苗,說明身體的免疫系統已經有嚴重紊亂的情形,為何敢這麼斷定呢?因為在筆者診所中所見,打了第三劑的患者多數副作用要比前二劑來得明顯與強烈,很多患者都覺得極度不舒服,這證明了有些專家學者所擔心的事情:疫苗施打過於頻繁會造成人體免疫系統崩潰。

要知道在施打疫苗之後,受刺激的人體其實已經處在一種全身性的發炎狀態。發炎明顯者其外在的表現就會出現發燒、肌肉痠痛等等類似流感的症狀。那若是不發燒的話,就是比較好的結果嗎?實際上也未必,症狀強烈與否,跟自身的津液(正氣)是否充足有關。比方說我們的津液充足,在施打疫苗之後,會有兩種可能:一種是津液充足遠大於病邪,這種正氣遠大於病邪者是不會有任何症狀出現的,這就如同在日常生活之中,總是充滿了許許多多的致病原入侵我們的身體,可是我們並不會因此三天兩頭就發燒生病一樣的道理;另一種是津液雖然充足,也大於病邪,但與病邪相近,因為兩者實力相當的緣故,所以正邪鬥爭必定激烈,因此外在症狀就會比較明顯。相反來說,如果我們的津液明顯比病邪要弱很多,也可能會出現什麼症狀都沒有的情況,因為在一開始病邪就已經完全壓制住正氣,正氣只能勉強維持身體的運作而已,對於病邪是毫無反抗之力的,這種的情況或許不會出現發燒、身疼痛等等劇烈症狀,但會出現精神狀況不佳、活動力差、容易疲倦、怕冷等等屬於陰證的症狀,所以仲景才會在《傷寒論》的開頭就說:「病有發熱惡寒者,發於陽也;無熱惡寒者,發於陰也。」

回到案例,這位患者在免疫系統紊亂的情形下,感染了新冠肺炎,出現嘔吐、腹痛、腹瀉等症狀。雖然新聞中沒有提到發燒,但筆者以為應該有發燒症狀,起碼也是低燒,畢竟患者很年輕,也無慢性病。但不管如何,根據這些症狀,我們可以知道患者的病位並不在表,而是半表半裡或是裡;病性則是屬於陽證。為什麼是陽證呢?因為症狀劇烈、明顯。所以根據經方辨證,這位患者屬於少陽病、陽明病、或少陽陽明合病的其中一種。

在三陽病之中津液最虛者,莫過於少陽病,少陽病是處於陽證與陰證之間轉換的階段,《傷寒論》中六病篇章的安排也是如此,所以凡是陽證只要判斷津液有明顯虛衰者,比如脈弦細,就能肯定一定有少陽病。這位患者染疫之後便上吐下瀉,津液必定虛衰,有少陽病是無庸置疑的,所以小柴胡湯為必用之方;又少陽病中,兼證出現腹痛、腹瀉者有二方,分別是四逆散與黃芩湯。因此,總結上述辨證,我們可以知道這位患者得病之初的用方為:小柴胡湯+四逆散+黃芩湯;如果更精簡來說,是小柴胡湯+枳殼、白芍。因為是發熱性疾病的緣故,筆者通常會習慣再加上生石膏。如果患者在第一時間就服用上方的話,以筆者的經驗來說,應該很快就會痊癒了。

或許有同道會疑問:上吐下瀉在《傷寒論》中不是屬於霍亂嗎?既是陽證,為何不用五苓散?不用五苓散的原因是因為患者有腹痛這個症狀,而腹痛並不是五苓散的方證。但是否就不能用五苓散呢?或許有機會,但不是在一開始,因為五苓散處理的問題屬於比較單純的水份代謝問題,有裡熱明顯的情況下肯定不行。如果在服用初診處方之後,嘔吐、腹痛消失,仍有腹瀉的情況下,就可以考慮使用五苓散;也或者就直接使用小柴胡湯+五苓散的合方--柴苓湯。

直患者居隔期間因為症狀沒有改善而送醫救治,這說明三天之中持續的上吐下瀉讓患者津液喪失嚴重,於是檢查之後出現血壓不穩與敗血症的徵兆,此時若判斷出尚未出現四肢厥冷等屬於陰證之乾薑附子證的情況,應該仍屬於少陽病,用小柴胡加石膏湯仍舊大有可為。但因為患者是在送醫住院二天之後就死亡的,有很大的可能是在送醫當時就已經出現因為津液大虧而使末梢循環尚失(四肢厥逆)的裡陰證,換句話說,此時應當用四逆湯乃至四逆加人參湯才有機會「救逆回陽」,同道須知這裡的「陽」的真正意涵是指津液,唯有體內的津液恢復了,病人的四肢才能夠回溫。

由這個案例也可以知道,雖然《傷寒論》是二、三千年前的醫學著作,但是面對急重症,不論是在病理的認識上,還是臨床治療上,依舊遠遠勝過現代醫學,實在不得不讓人讚嘆仲景醫術之精湛,堪稱「前無古人,後無來者」,「醫聖」之名,當之無愧。

二、新冠肺炎死亡案例分析:孕婦染疫「亡陰」案

【新聞整理】

一名懷孕28周的20歲確診孕婦,打過1劑疫苗,5月4日因發高燒緊急送至亞東醫院專責病房治療,但5月6日上午失去意識,經婦產科、小兒科與心臟外科醫師共同搶救,寶寶仍宣告不治,而該產婦在加護病房,持續高燒不退,於7日凌晨離世。

指揮中心證實,該個案為20多歲女性,3月打過1劑BNT疫苗,本身有氣喘、貧血病史,懷孕約30周。5月4日因發燒、咳嗽,採檢陽性後就住院,入院後就使用瑞德西韋治療。5月6日因血氧變差需緊急處置,且因胎兒狀況不穩而緊急生產,但遺憾胎兒仍然不治,孕婦也過世,研判死因是急性肺動脈栓塞,屬於懷孕急症,另外還有新冠病毒感染。

而亞東醫院指出,確診產婦於5月4日下午因為持續高燒住院,給予無孕婦禁忌症的抗病毒藥物與安胎藥物治療,但因為產婦身體免疫力不足,仍維持發燒狀態。該產婦5月6日上午,在病房忽然失去意識,病程變化快速,經婦產科、小兒科與心臟外科醫師共同搶救仍無效,於5月7日凌晨過世。

【經方辨證分析】

這是一位本身伴有貧血、氣喘問題的染疫孕婦,在感染新冠肺炎病毒之後就出現高燒不退、最終死亡的案例。根據孕婦既有病史,可以知道患者本身一直處於津液虧虛的狀態,而發燒屬於陽證,所以如同上案所述,病人高燒之初,就屬於少陽病。臨床上,對這種津液虧虛的高燒患者在一開始就使用小柴胡湯來治療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小柴胡湯是經方陽證中補充津液的重要手段,尤其是高燒伴有津液虧虛這種情況,幾乎沒有其他的處方可以選擇,這時候如果醫者不懂得使用小柴胡加石膏湯來治療,病人死亡率必定會大大提高。

在溫病家的醫案之中,包括葉天士的《臨證指南醫案》在內,就有很多類似這種高燒伴有津液虧虛的病人,因為醫者不懂得要使用小柴胡加石膏湯來治療,最終將病人活活治死的醫案,而且事後醫者不但不曉得病人是被自己誤治致死,還認為是「病終不可救」。為什麼會犯這種錯誤呢?因為溫病家看到患者高燒、同時伴有津血虧虛時,馬上就主觀認為:「熱病傷陰,如果陰血補充不及時的話,最終會導致病人亡陰。」所以他們往往在病人還有高燒的情況下,就給予病人服用生地、麥冬等等滋陰藥,然而這麼做不僅沒有達到滋陰效果,反而損壞了病人的胃氣,加速病人的死亡。反觀《傷寒論》,仲景在面對這種病人時,除了清熱之外,也知道要恢復津液,但他用的不是一般所謂的滋陰藥,而是人參、甘草、粳米之類的藥物來補充津液,比如白虎加人參湯;而只有在病人燒退之後才會使用滋陰藥,比如竹葉石膏湯,而且在這之中還會加入像半夏這種降逆健胃的藥物。我們學習中醫者要明白一個道理,對於發燒的病人必須健胃才能生津,一味滋陰只會壞事,所以像桂枝湯證一樣是發燒,但一樣給予健胃藥。這些看似簡單不起眼的差異,其實都是我們臨床要仔細分辨的地方,沒有掌握這些細節,只憑想像用藥,最後的結果就只能是治一個死一個。

治療這種患者最好是用煎劑,這裡的柴胡用量必須足夠,要24克以上;人參,要用白參,也就是生曬參,不可以用紅參;石膏一定要用生石膏,生石膏才有解熱作用,用量至少要40克以上。筆者曾經看過幾位清末民初時在江浙一帶執業的溫病名家所組成的診療團的醫案,他們竟然在退燒的處方中使用熟石膏,竟然還有近代的名老中醫對此醫案頻頻稱讚,真讓人哭笑不得,不知名醫之名究竟是從何而來的。小柴胡加石膏湯煎煮之後,頻頻餵服病人,這樣就能如同書中所說的一樣,「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最終母子平安。

回到案例,為了保護胎兒,所以醫院緊急引產。這位患者就算是引產之後,她的高燒依然必須使用小柴胡加石膏湯來治,因為病人只有津液更加虧虛,但總體病情不變,可惜因為現代醫學不懂經方,即使給予藥物治療,卻因為不對證,最終只能眼睜睜看著病人亡陰而死。

在討論完母親的治療之後,我們回過頭來看引產胎兒的治療,筆者根據自己女兒出生的情況與治療她發高燒的經驗來看,我認為應該在小柴胡加石膏湯的基礎上,加上小劑量的大黃,利用大黃通便的力量將俗稱「胎毒」的胎糞排出,再藉由小柴胡加石膏湯來清熱生津,應該有很大的機會是可以救活的。

三、總結

筆者在看過諸多新聞內容以及診所處理施打疫苗後遺症患者的經驗後,總結出自己的心得,為了與清冠一號相比美,我稱它為「虐冠十二號」,它能夠虐殺新冠肺炎乃至於流感等等病毒所引起的呼吸道感染疾病,不僅新冠肺炎的輕症可以治癒,對於中重症還有明顯的預防與治療作用,提供給同道參考。底下是經驗總結的部分:

發燒+怕冷=太陽病

發燒+肌肉痠痛=太陽病

發燒+喉嚨痛=少陽病

發燒+噁心嘔吐=少陽病

發燒+食慾不好=少陽病

發燒+口渴=陽明病

發燒+呼氣熱=陽明病

發燒+抽搐=陽明病

發燒+意識不清=陽明病

根據上述得知,Omicron新冠肺炎是三陽合病,所以最佳的經方組合是防風通聖散+小柴胡湯+連翹+生石膏。一日參考劑量是防風通聖散7克、小柴胡湯4克、連翹3克、生石膏3克;若是平日容易腹瀉者,防風通聖散減量,小柴胡湯增量。平時可以早晚各服用1克來預防。如果不幸染疫者,加減如下:若是有呼吸困難或是喘促的情況,加麻杏甘石湯;若是有呼吸胸痛者,小柴胡湯則可改用柴陷湯。

或許有同道會質疑:「防風通聖散又不是經方,怎能算是經方辨證?」其實經方是以六經辨證法來決定的,而非方劑本身;而選用防風通聖散的原因是它相對簡單安全,而且此次疫情小朋友在染疫後有可能會併發腦炎,提早使用防風通聖散可以預防腦炎發生,詳細原因請同道參閱《傷寒論》與《金匱要略‧痙病》章節。而選小柴胡湯的原因,前面已經提過多次,此次染疫死亡者多死於小柴胡湯加生石膏證,用小柴胡湯補充津液、生石膏清熱,對於虛弱的染疫者是最佳的組合。

服用中藥可以暫時減輕身體的發炎狀況,要徹底改善則必須從飲食下手,所以飲食部分要注意少吃含有精製糖與澱粉類的食物,也不要用味精(MSG)烹調食物,有慢性病的人則最好都不要吃。因為這類食品都屬於高GI食物,容易造成身體慢性發炎,若是因為飲食緣故讓身體處在發炎狀態中再染疫,體內炎上加炎,之後的病情發展當然不樂觀,這也是為什麼慢性病患者染疫容易死亡的原因,所以最好改成低GI飲食。低GI飲食的原則就是攝取高脂肪、適量蛋白質、大量綠色蔬菜的飲食模式,有助於降低身體發炎;此外,還可以配合飲用加入無糖蘋果醋的開水幫助身體降低發炎反應。

另外一個重要關鍵是每天的排便要正常,特別是小朋友;如果不正常,染疫之後,身體的發炎情況會迅速加重。新冠肺炎病毒入侵人體之後,引起的是全身性發炎,絕大部分的染疫者發病之初都屬於陽證,而陽證之中發炎最厲害的莫過於陽明病,其中又以陽明病中的承氣湯證最厲害,以條文舉例來說:調胃承氣湯證是「蒸蒸發熱」,如同蒸籠蒸包子一樣由內而外的發熱;大承氣湯證是「手足濈然汗出」,發燒程度嚴重到連手掌、腳掌都會不斷地冒汗。換句話說,如果平時大便就不順暢的人,一旦染疫之後,身體發炎的情況會比正常排便者更加厲害、嚴重,這也是為什麼虐冠十二號在一開始就要用防風通聖散的原因。

關於熱病要注意通便的問題,讓筆者聯想到溫病的著名方劑--清瘟敗毒飲,它是溫病家余師愚的溫病名著《疫疹一得》中最出名的方子,主要的組成是白虎湯+黃連解毒湯+犀角地黃湯。整體方子看起來不錯,但最失敗的地方是使用了犀角地黃湯,因為他受到前人學說的影響,以為溫病在熱入營血階段時,一定要用清血分熱的藥才能退熱,然而這種觀念是錯誤的,因此他的創方效力也就不夠完整。如果余師愚有讀通《傷寒論》,懂得處理陽明病裡熱證最後也是最強的去熱手段是瀉下的話,他也就不需要在大劑的清瘟敗毒飲中用上240克這麼大量的生石膏了。事實上,犀角地黃湯應該改為調胃承氣湯或是桃核承氣湯才是合適的,這樣的組合治療裡熱證才會更有效率。仲景也說了,調胃承氣湯適當適量地使用於裡熱證可以「調和胃氣」,也就是降低腸道功能亢進,這也是「調胃」這個方名的真正意涵。

現代臨床上伴有發燒的菌血症或是敗血症,實際上就是溫病辨證中熱入營血的階段,它唯一的真正治法就是瀉下。因為在此階段患者經常有意識不清的情況發生,所以溫病家稱之為「熱陷心包」。令人詫異的是他們不去通便瀉熱,卻發展出使用所謂的清熱開竅劑(溫病三寶:安宮牛黃丸、紫雪、至寶丹)來治療,冀望患者服用之後能開竅醒腦、熱退神清,然而實際上的結果是患者在服用之後,病勢往往更加嚴重,溫病家的這種認識實在是大錯特錯。面對高燒出現意識昏迷的病人,如果不及時瀉下,因為腸道功能亢進的關係會吸受原本應該要排出的廢物進入血液之中,血液就會變得更「髒」,充滿更多導致發炎的因子,也更容易成為致病原的培養液,病情勢必不可能好轉,只會越來越糟。也因為如此,日本古方派泰斗吉益東洞他不管遇到什麼疾病,都喜歡在原本處方之外,兼用巴豆劑攻下。不過他這種作法也是胡來,因為沒有辨別病位就亂下一通並不符合經方的辨證原則,據說他也因此治死了好幾個自己的女兒。總之,面對容易引起發燒的疾病,如新冠肺炎,一定要特別注意排便的問題,這是非常重要的。最後祝福同道們,闔家平安度過疫情,吉祥如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史丹利 的頭像
    史丹利

    史丹利的平民經方研習所

    史丹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