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同學大家好!
今天史丹利要講一個關於張仲景的故事,希望對大家用中醫治療新冠肺炎有所啟發。這個故事有點長,還請諸位多多包涵。
有一年冬天,張仲景北上湖北月城拜訪老朋友史君子,月城是漢朝時武漢市的舊名。
月城那一年的冬天,竟然不冷,而且陰雨連綿。走在街上,到處都可以聽到哭聲,悲催的氛圍籠罩整個月城。
仲景見到老朋友史君子後,問:「這是怎麼回事?到處都可以聽到哭聲。」
史君子答曰:「你有所不知啊!咱們月城不知是否因為陰雨不斷的緣故,好多人都染了病,症狀都是發燒、胸悶、喘不過氣,怎麼治都治不好,因此喪命的也不在少數!」
仲景說:「老朋友別怕,帶我去瞧瞧。」
話說這位史君子是誰呢?根據范曄《後漢書‧異人列傳》記載史君子,姓耿,單名銜,江州人,字毫率,號史君子。當地人喜歡將他一起念:耿銜毫率史君子。同學們應該多多念誦,能獲得大加持喔!
再看過十數個人的症狀後,張仲景對於病狀已經有初步的對治之策。於是對史君子說:「這個病,大部份的病人都是發燒、嗽嗽無痰、胸悶做喘,有的還有疲倦無力,或是筋骨疼痛,或是咽痛。我觸摸他們呼出的氣都是偏熱的,而死亡的患者中多數是老年人。」
仲景沉思片刻後,繼續說:「我的師父是經方家,我繼承了他的醫術。根據師父所教,我創出六經(病)辨證,何謂六經辨證呢?凡遇疾病,先辨病性,再辨病位。病性有二,陰陽之謂也;病位有三,表、裡、半表半裡。二三為六,故稱六經辨證。」
史君子問:「病性的陰陽是什麼意思?」
仲景回答:「陽證,指人在得病之後,身體新陳代謝變得亢進,比如發燒、口渴…等等;反之,陰證是得病之後,新陳代謝變得低下,比如體溫偏低、喜歡喝熱的…等等。」
「那病位的表、裡、半表半裡,又是什麼呢?」
仲景回答:「表,指的是病狀發生在皮膚、肌肉、骨節;裡,指的是從食道至肛門這一部位的消化道;而半表半裡,則是除了表、裡以外的所有部位,這包括了所有的臟器。」
史君子說:「仲景兄!您的醫術是如此了得,對於這次的疾病該如何處理呢?」
仲景說:「依我看患者大多會發燒,因此可以斷定是陽證。發燒,骨節痛,屬於太陽病;發燒,咽痛,咳嗽,作喘,屬於少陽病;發燒,呼氣熱,口舌乾,有些還出現神智不清的情形,因此還屬於陽明病。」
史君子說:「要怎麼用藥呢?」
仲景說:「這個病,我斷定為三陽合病。因此選用葛根湯、小柴胡湯、麻杏甘石湯,三者合方,用在病情有發燒、無汗、身痛症狀的初期。一旦汗出、身痛減,就去掉葛根湯,只用小柴胡湯合麻杏甘石湯,石膏用量要加倍。如果服藥後,發熱仍盛,大便解少的情形,還得加上調胃承氣湯。以上就是治療的大略方向。」
於是,張仲景將治法寫下,史君子幫忙謄寫多份,命家僕送到各個藥鋪。病人或病人的眷屬紛紛按照這個方法吃藥,不到半個月,月城的患病百姓幾乎都痊癒了。大家十分感激張仲景,稱他為活神仙,還辦了流水席來慶祝,家家戶戶都因為疫病的遠離而喜上眉梢。
因為年關將至,仲景必須返回長沙,在出城的路上,百姓夾道歡送,言語表情中滿懷感恩之情。突然之間,一聲巨響…
「唉呦!」原來是劉完素從床下摔下來,「原來剛剛是在作夢,竟夢到仲景先師了!」。古人說:「日有所思,夜有所夢」,近日劉完素因為遇到難以措手的病人,一連好多個,所以廢寢忘食研究了好多天,沒想到做了這麼一個夢,夢中的疫情跟他白天所見相似,因此他根據夢中仲景的治法,創了一個方子,處方以防風為首,且因夢到醫聖而成,於是命之曰「防風通聖散」。這就是防風通聖散的由來。
同學問史丹利:「真的是這樣嗎?」
史丹利:「我也是作夢夢到的。」
根據這個夢,史丹利寫下了治療新冠肺炎的通治方:防風通聖散合小柴胡湯合麻杏甘石湯。
寫到這裡容許史丹利放肆一下,在傷寒論面前,新冠肺炎根本是「一塊小蛋糕」。
請同學跟我覆誦一次:新冠肺炎就只是「肺炎」。
只要是發燒加上肺炎,傷寒論都是這麼治,沒有例外。不管是SARS也好、大葉性肺炎也好……,都是這麼治,為什麼呢?原因很簡單,因為這是病體的自然轉歸,只要不誤治,就是麼發展。這也是六經辨證的真實力量與存在的意義。要注意的是新冠肺炎的治療很簡單,但是留心的防護也不可少,比如戴口罩……。
這個方子就供各位同學參考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