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炙甘草湯主治瘦人的心悸。

因為心悸是一種「氣上衝」的表現,所以整個方劑是從桂枝甘草湯發展出來的;由於病人體瘦,所以還加入了生地、人參、麥冬、阿膠來「肥人」,由此可以推知,病人的心悸應該是血容量不足引起心臟的代償性搏動所造成的。

然而在整個大補津液的方劑之中,最特別的是裡頭竟然有一味麻子仁。以前在學校唸醫宗金鑑版的傷寒論此條的註解時,柯琴他認為炙甘草湯是治心陰虛的,因此應該用酸棗仁而非麻子仁,史丹利當時也覺得很有道理,直到自己臨床後,才發現這根本就是純屬主觀臆測的結論。

為什麼呢?其實仔細觀察臨床中大便不順暢的人,他如果再加上有明顯的消化障礙所引起的腹脹,通常會出現胸悶、心悸,這是因為腹脹使腹壓增高,往上壓迫胸腔,導致肺部擴張不全與心臟無法正常舒張的緣故。像這類的患者體格如果偏屬於壯實的,可以給他大柴胡湯,並告誡他不要吃容易脹氣的食物(比如麵製品),吃飯時也不要喝湯,一般改善都相當明顯。反過來說,他們通常在吃麵製品或吃飯又喝湯之後,胸悶、心悸會變得明顯加重。

同理可證,瘦人因為整體津液不足,腸道的分泌黏液也容易缺乏,因此大便不易滑出,進而會增高腹壓往上壓迫心肺,造成心悸加重,所以仲景才會在炙甘草湯中加入麻子仁來確保病人的腸道通暢,臨床上跟心陰虛一點關係也沒有。

此外,門診中很常碰到病人一有心悸,醫生就開炙甘草湯,這也是憑想像在開藥的作法。前面提過炙甘草湯能夠治心悸的先決條件必須是瘦人;如果患者不是體瘦之人,就算吃上一斤的炙甘草湯藥粉也不會有效,還可能會加重。這個就是中醫的方證辨證,是決定療效的關鍵,是我們必須要特別認真學習與記憶的。

補充:在《金匱胸痹、心痛、短氣病脈證並治》的章節中,為何會用薤白、栝蔞實、枳實、厚朴等等促進腸胃蠕動、排除脹氣、幫助排便的藥,也是同一個道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史丹利 的頭像
    史丹利

    史丹利的平民經方研習所

    史丹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