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3月10日開始,史丹利採取比較標準的生酮飲食與間歇性斷食的飲食方式,至今足足一個月。底下來說說目前的情況。
身高:174.5公分
體重:67.5公斤(原72.5公斤)
BMI:22.2
腰圍:84.5公分
體脂肪:22%左右
史丹利要特別解釋的是斷食與節食的差異:節食是挨餓、強迫自己不吃東西,這種做法會使基礎代謝率下降;斷食只是單純因為不餓,所以不想吃東西,是身體在燃燒脂肪的表現。
採用這種健康的飲食方式,大概每個月會減掉2公斤的體重,而且很容易就超過24小時沒有進食,也就是一整天不吃東西,也不會感到特別飢餓,體力也依舊維持。
事實上,飢餓分成二種,一種是心理上的飢餓,俗稱「嘴饞」;一種是身體上的飢餓,這是營養缺乏造成的。注意是營養缺乏不是熱量缺乏,現代人沒有熱量缺乏的問題,但有營養缺乏的問題,有些人還挺嚴重的。
心理的飢餓必須藉由強化負面感受來斷除。比如,知道高醣飲食會造成身體發炎,身體發炎之後,會產生許多疾病:糖尿病、脂肪肝、腦中風、心臟病、腎臟病、失智症…等等。而這些疾病會給自己帶來什麼樣的痛苦,乃至於給家人帶來什麼樣的痛苦…;仔細思維之後,內心必然會產生痛苦而且恐懼的感受。
如果能夠經常思維,反覆讓內心的感受產生並且強化它(思維過程中,細節越細緻詳盡,感受會越強烈),慢慢就能斷除對於高糖飲食的心理渴求,因為一旦你見到高醣食物,內心痛苦的感受會隨即生起,從而消除了想吃的慾望。在佛法中,這稱之為「不淨觀」的修持方式。
至於身體的飢餓非常簡單,只要營養補充足夠(再次提醒不是熱量),飢餓感就會自己消失。
上周六與小朋友一起在重劃區騎單車,那天風挺大的,卻不知不覺騎了快2個小時,因為自己不累,所以忘了小朋友會累,見到她發白的臉龐才知道她真的很累了。
這是史丹利10多年來第二次騎單車,但隔天史丹利並沒有任何痠痛的感覺(但是屁股會痛,因為坐墊太硬了),這就是燃燒脂肪與燃燒葡萄糖的差異。
史丹利的目標是減到65公斤,預計再花一個月。有興趣的同學一起加入吧!方法就在柏格醫生的Youtube視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