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陽明合病的外感,在主流中醫稱為「風熱型感冒」,簡單說就是外寒內熱,一般最容易出現的症狀就是打噴嚏、流鼻水、鼻塞、喉嚨痛,嚴重的會發燒、筋骨痠痛、有明顯的口乾、呼氣熱,很少出現像是《傷寒論》中簡單的麻黃湯證或是桂枝湯證這一類的患者。
這是因為現代人的飲食是屬於高GI的飲食,與古代低GI飲食有根本上的不同,高GI飲食會讓身體一直處於發炎狀態,也就是一直有裡熱,所以一旦受寒而感冒,就會出現外寒內熱的格局,這在冬天特別明顯。
什麼是高GI的飲食?就是進食之後會讓血糖快速上升的飲食方式,這包括:大量的澱粉、糖分、酒類、海鮮、含有人工甘味劑的食品,其中含有味精(麩胺酸鈉)的食物特別厲害,我們生活中很多食物都含有味精,比如零食中的洋芋片,凡是帶有鮮味,會讓你一口接著一口吃個不停的食物基本上都含有味精。
高GI飲食會刺激大量的胰島素分泌,而胰島素的主要作用是促進脂肪合成與儲存,所以想減重的人就必須避免這類食物,這樣減重才會出現效果,否則不論你多麼認真運動,也無法讓體重真正降下來。
回歸主題,既然現在人的感冒多屬於太陽陽明合病,那麼應該選用那些方劑呢?這類的方子有葛根湯與大青龍湯,至於這兩者的使用時機與差異可以參考條文。
但這兩個方子對於咽痛的改善效果不大,所以還必須加上桔梗、連翹之類的藥物,或是直接加入銀翹散也可以,只是劑量上一般不要大過葛根湯或大青龍湯,否則整體解表的力量會大幅減弱。
治療裡熱咽痛讓史丹利更感興趣的藥物是升麻,在《金匱》中多次提到有裡熱咽痛的方劑都含有升麻,史丹利沒有這類的經驗,有興趣的同學可以試試,看看效果是不是會更好。
最後補充一點,如果是小朋友,或是平素就便秘、大便乾的患者的太陽陽明合病的感冒發燒,首選方就不是上述二個方劑,而是防風通聖散,原因在史丹利的部落格有解說過,同學們可以自行參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