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錫純醫案:曾治一入冬日得傷寒證,胸中異常煩躁。醫者不識大青龍證,竟投以麻黃湯。服後分毫無汗,胸中煩躁益甚,自覺屋隘莫能容。診其脈洪滑而浮,治以大青龍湯加天花粉24克。服後5分鐘,周身汗出如洗,病若失。
史丹利按:大青龍湯證給麻黃湯並不算離譜,多吃幾次肯定會出汗,不出汗也會流鼻血,這裡張錫純用個「竟」字加重語氣,無非是要顯示自己的醫術比較優秀罷了。大青龍湯證的煩躁就是有裡熱,因為裡熱明顯但身體無法出汗調節體溫,所以人就會煩躁,這裡的天花粉是多此一舉根本沒必要。
張錫純是民國初年很有名氣的中醫,史丹利就學時也很欽佩他,不過現在看來,他只是偶然掌握了某些方劑的方證而已,其實他並不會傷寒論的六經辨證,看看他另一則醫案就很清楚。
據其所著《醫學衷中參西錄》記載:張氏曾治一幼女,「發熱旬餘不愈,先用涼藥清其熱,熱退仍煩躁不安,後予以阿斯匹靈,發出白痧若干而愈。」這個小朋友的發燒是三陽合病,他不懂得應該先表後裡或是表裡同治,竟然先裡清熱,裡熱清了之後,因為表仍不解,所以患兒依舊煩躁不安,他再給服阿斯匹靈發汗,這次熱才真正退乾淨。慶幸的是,這個小朋友體質夠好,要不然被他這樣亂治一通,肯定死在他手上,所謂民初的中醫泰斗其實也不過如此,徒有虛名罷了。所以同學們不要被那些有名聲的中醫騙了,包括現在還活著的,仔細看看這些名醫的醫案就能知道他們真實的醫術如何。用什麼東西來檢驗他們?要用傷寒論,然後你就會發現沽名釣譽的大醫生,其實比比皆是。
以前有一個醫生書沒讀仔細,以為大青龍湯就是麻黃湯加生石膏,結果給病人吃,也沒有仔細交代發汗後就不要再吃,他就離開了。回到師父家,跟師父報告了這件事,師父一聽大事不妙,馬上叫他一起去看那個病人,結果一到病人家還沒進屋就聽到哭聲,入屋後問了家屬,家屬說病人服藥之後出了汗,發燒果然退了大半,人也舒服了,於是就將剩下的藥汁服下,哪知竟然汗出不止,人的呼吸越來越弱,最後就死了。這個醫生後來被師父罵了一頓,自己也很懊悔寫下這件事情的經過。
大青龍湯是桂枝去芍藥湯+越婢湯的組合,為什麼有薑棗,就是因為麻黃用到六兩,仲景怕損傷津液過多,所以加入了薑棗。史丹利早期也遇到一個患者給大青龍湯證,因為健保的規定,所以給了三天,結果患者吃了之後,症狀都好了,就是一直流汗不止,人變得虛弱,他回診後給了竹葉石膏湯才止住。所以同學們要記住大青龍湯發汗力量是很強的,如果礙於健保規定,最好在大青龍湯的基礎上,加入更多的大棗、甘草,甚至合上小柴胡湯,這樣可以避免患者汗出過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