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劉渡舟醫案:李某,男,38歲。患頑固性偏頭痛二年,久治不愈。主訴:右側頭痛,常連及前額及眉稜骨;伴無汗惡寒,鼻流清涕,心煩,面赤,頭目眩暈,睡眠不佳。診察之時,見病人頸項轉動不利,問之,乃答曰:頸項及後背經常有拘急感,頭痛甚時拘緊更重。舌淡苔白,脈浮略數。遂為疏葛根湯:

 麻黃4克,葛根18克,桂枝12克,白芍12克,炙甘草6克, 生薑12克,大棗12枚。 麻黃、葛根兩藥先煎,去上沫,服藥後覆取微汗,避風寒。

3劑藥後,脊背有熱感,繼而身有小汗出,頭痛、項急隨之而減。原方再服,至15劑,頭痛、項急諸症皆愈。 

史丹利按:服藥需三劑後才有改善,這是因為麻黃的劑量不到位造成的,葛根湯中麻黃是三、桂枝是二,患者明明有無汗惡寒,但劉老不僅劑量倒過來,而且桂枝是麻黃的三倍,造成發散解表之力大減,所以才需要服用這多劑。

因此同學們學經方時,不只是要記住藥味,也要記住劑量,才不會像劉老一樣,自以為開的是葛根湯,但根本不是葛根湯,像這要即使辨證正確,也可能治療無效,特別是我們的名氣不夠大時,患者往往不會給第二次機會,患者不回診就很難確定服藥後的療效,這樣也就無法累積有效的治療經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史丹利 的頭像
    史丹利

    史丹利的平民經方研習所

    史丹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