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成]
當歸4.5 桂枝4.5 白芍4.5 細辛4.5 木通3.0 大棗6.0 炙甘草3.0
[說明]
本方主治血虛受寒,津血運行不暢而致手足厥冷,脈細欲絕,以及所致之腰、腿、肩、足部痠痛,舌淡苔白。適用於身體血虛裡寒,以致手足寒冷或青紫,受寒後更甚,或凍瘡初起未潰者,脈細弱或沉伏等症狀。
本方治裡有血虛,再以由寒冷剌激所引起之表位血行障害為目標,可作易患凍瘡者之預防劑,能改善末梢循環,子宮及其附屬器所引起的腹痛,腰或臀部似有冷風鑽穿而過者,以及每遇寒冷則腹脹而停留穢氣,下利痢或下或止者,與黎明時下痢者等之治療。
腹證上全面呈現虛滿,腹底無力,而表面緊張,腹直肌發生拘急,並會有腹痛,腹嗚,下利,及頭痛,膝痛,背痛,四肢痛等症狀。
史丹利按:桂枝湯證之瘦長體質者,加上有末梢血液循環障礙者,即是本方方證。
[現代應用]
熱性病因發汗過度而引起手足冷與脈微弱者,貧血性風濕痛,手足凍瘡,手掌角皮症,坐骨神經痛,椎間板疝脫,腰痛,脫疽,雷諾氏病,皮膚病呈現鬱血紫斑者,腸疝痛,慢性腹膜炎,血栓閉塞性脈管炎,婦女月經不調,痛經,子宮脫出,子宮及附屬器疼痛,婦科病腹痛,下腹部為中心而向腰部及下肢等處放散疼痛,冷症下利,寒性瘡瘍等。
凍瘡,慢性風濕性關節炎,腰痛,腸疝痛,子宮及附屬器官疼痛,下肢疼痛。
本方臨床可用於治療風濕性關節炎,血栓閉塞性脈管炎,潰瘍病,凍瘡,以及婦女的月經不調,痛經而呈血虛有寒者。對偏於任何一側的腹痛,肢體疼痛,如係寒證,亦可使用本方。
尚有報導以本方治療裡虛寒證的小兒麻痹症後遺症獲效,患兒症見顏面蒼白,四肢厥冷,活動障礙,脈沉細等。
日本有人用本方治療習慣性便秘,亦獲良效。這些患者都有津血虛證,並且具有遇寒加重的特點。
本方加吳茱萸、生薑,名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薑湯,則健胃、止吐、鎮痛之力增強,多用於慢性消化道疾病而疼痛,嘔吐較劇者。對於早期雷諾氏病亦有較好療效。
綜觀全方,其調整血液循環,改善末稍循環障礙的作用取為突出;鎮靜,鎮痛及抗實驗性關節炎作用較顯著;並有促進消化功能,緩解胃腸痙攣,以及調節子宮機能,緩解子宮攣痛等多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