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俞世偉醫案:黃某,56歲,1984年6月18日初診。發作性嚥下困難兩年餘。病起時因情志不舒,漸感吞咽乾燥食物困難,近日加重。到省醫院校查診斷為彌漫性食管痙攣(食道官能症),用亞硝酸鹽類藥物、暗示療法末見良效。
刻診:自述失眠多夢,納呆腹脹,頭昏自汗,嚥食哽噎,食後胃中嘈雜,噁氣數聲,甚時氣從鼻出,苔薄白,脈緩。處方:桂枝9克,白芍9克,炙甘草6克,生薑9克,大棗12枚 ,烏藥10克,沉香10克,水煎服,日1劑。服藥4劑,症狀改善,吞嚥順利,繼服20餘劑,諸症皆除。
史丹利按:食管痙攣就是肌肉不正常收縮,需要解肌,這是芍藥甘草湯證,加上自汗、脈緩,所以可以考慮桂枝湯。
若是史丹利遇到這種患者,一開始大概會考慮四逆散+半夏厚朴湯,畢竟情緒引起的就會想選柴胡劑,加上噁氣,很難不理半夏劑。但是如果患者是體瘦、營養不良之人,還是桂枝湯會更好。
根據這則醫案,我們可以重新認識桂枝湯,它在東漢時期應該是窮人家的營養劑,所以胡老說桂枝湯的作用是健胃生津,這種認識跟主流中醫所說桂枝湯治療風寒證完全不同。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