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組成]
麻黃8.0 杏仁6.0 炙甘草4.0 石膏16.0
[說明]
本方主治裡熱證之汗出而喘,煩渴者。
本方可治發熱,口渴,無汗或有汗,咳嗽,喘急,苔薄白或黃,脈浮數等。本方在傷寒論中所指無大熱,乃指體表無熱,而裏有熱,所以不惡寒而伴有煩渴、咳嗽等。如果用於咳嗽聲緊、無痰者效果甚佳。
史丹利按:無大熱是跟裡熱實證來比較的,硝黃劑是蒸蒸發熱,謂之潮熱,遠比石膏劑的發熱要厲害。
本方此為汗後或下後,餘熱致喘之證,故不惡寒而惡熱,並有煩渴,喘咳等症狀。本證之脈多為浮數或滑數。
史丹利按:用於肺炎已無表證,但仍高燒作喘者,效果十分好,但不能一用再用,因為麻黃有明顯的利尿作用,倘若用後燒退,不日燒又再起,就必須改為小柴胡湯+生石膏。所以史丹利都很懶,遇到脈象較弱,津液稍有不足者,一開始就用麻杏甘石湯+小柴胡湯,省得麻煩。
[現代應用]
感冒,大葉性肺炎,肺炎,支氣管炎,支氣管喘息,心臟性喘息,百日咳,小兒哮喘,麻疹,白喉,腺病質,痔疾,脫肛,睪丸炎等。
全站熱搜